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超群的阅读能力对学好语文来说是基础和关键。新课程改革模式的践行和落实,使得原本的高中语文教学步入了瓶颈期。资料显示,大部分高中的语文课程缺乏高水平的阅读教学认知,单纯地追求课本研习。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拓展现代高中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改进思路。
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标第一次将语文的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地位更为关注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尊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选择。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就会将我们的讲解当成一种噪音。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多商量商量,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熟悉的内容和长处去教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感,诱发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有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觉和感悟。
二、想象中创设作品形象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