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对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及保障对策。答:意义: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趋于紧张局势,依靠增加粮食进口量来满足中国庞大的人口需求是不现实的,必将导致竞争力低的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增加。因此,中国只有走粮食自给自足的道路,充分挖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对策:(1)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一方面,坚定正确的耕地保护战略;另一方面,强化耕地的行政、法律保护。(2)完善耕地使用制度(3)增加对耕地的基本建设投入(4)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11
f第七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1.什么是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它有哪些主要步骤?答: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是把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行动对土地进行干预,从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在收集系统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模型,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综合,从而解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现象,对系统的行为和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并对系统做出调控。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过程如下:(1)确定系统边界(2)确定系统目标(3)进行土地评价(4)可行性分析(5)输入输出模型分析(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7)报告或决策(8)反馈修正2.简述持续土地利用的5大基本原则的具体含义,论述持续土地利用思想对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指导意义。答:5大基本原则加以进一步说明,具体内容如下:①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②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③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④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即生产与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决不能“高产”出“穷村”
12
f⑤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3.试述持续土地利用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答: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揭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程度。它与土地适宜性评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预测到一种土地利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引起土地适宜性的退化,则可认为这种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性评价的关键是要考虑土地利用在将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与适宜性评价比较,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更加注意对土地利用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评价;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