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
作者:李尚红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
摘要: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类型与成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关键词: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一、引言淮河流域面源污染主要是土壤中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未经处理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以及分散式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等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投入,淮河流域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使得面源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一)化肥污染。过量或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导致作物营养失调和土壤结构破坏,促使土壤酸化以及降低微生物活性等,从而造成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为30~35,磷肥和钾肥分别为10~20和35~50,低于发达国家15~20个百分点。1淮河流域缺乏科技指导的化肥施用方式使得大量化肥流失,随着降雨和灌溉过程汇入河流、湖库,氮、磷等营养元素在水体中富集,从而导致水质的恶化。(二)农药污染。农药作为外来化学物质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功能,使其酸化,性质变劣;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有些农药残留期长,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表明,当喷施的农药是粉剂时,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若是液体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目标害虫,40~60降落到地面,5~30漂浮于空中,总体平均约有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2淮河流域农业生产中农药的盲目使用,使得大量农药漂浮在大气和存在于土壤中,经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水体中,最后导致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三)畜禽养殖污染。淮河流域畜禽养殖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具有规模小、缺乏管理的特点,养殖场所排放的废水和粪便没有经过集中处理,堆存期间因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