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议品德与社会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

作者:何秀芳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8年第05期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品德课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学时,教师应以教科书为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请老革命家现身说法、结合学校活动等多种策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爱国主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牢固的观念、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情感目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品德课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校园里有许多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认识不清,在爱国行动的落实上也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广大品德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此进行贯彻落实。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怎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策略。
一、以教科书为载体,渗透爱国思想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我们民族的内聚力、凝合剂,是形成其他优良品德的基本因素,是道德课的起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青少年是重点教育对象,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以教科书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在接触开放的文化环境时,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步从爱父母、爱师长、爱他人、爱集体,最后上升到爱祖国,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心理品质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以提高德育的成效。
例如:在教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一节内容时,教材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对此,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假如生活中没有老师,没有环卫工人,没有警察,没有农民,没有……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于是,学生们开动脑筋,争着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听完同学们的发言,笔者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名生活在小康社会的小学生,我们要十分珍惜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