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对历史课感兴趣,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才能打开历史科信息之锁。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轻松地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从而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较全面的认识。本文根据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让学生轻松学习历史的方法。
标签:历史教学学法指导兴趣培养质量效果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轻松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小学基本没有接触过历史知识,历史是一门比较陌生的课程,他们会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此时,作为课程教学实施者的教师,需要有耐心,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如在讲授“炎帝教民农耕,是农业的创始人”时,我先是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学校外有个通往百里新村的大门,大门上挂着的一块匾写着“神农门”三个大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大门叫“神农门”吗?“神农”又是什么?这样一问,学生兴趣就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接着教师分析,得出结论。
二、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鉴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在阅读课文时会很费劲,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作为教师可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提纲导读等方法,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学会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让学生自己效仿教师编写提纲。如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老师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出这一课的提纲。大部分学生都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而完成了这样一份提纲:一、北方人口南迁(原因、时间、影响)。二、江南经济的发展:1南朝政权的更替;2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表现、作用),然后再细化。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科能力。因为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