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国际学校2010年秋季九月月考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人:刘俊华审题人:邓军涛第I卷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①②③3.西周的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②③④选择题(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C.③④⑤D.①②⑤())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2.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4.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仪B.政权(A.财产A.分封诸侯国C.实行宗法制A.尊重祖先A.世袭制B.迷信无知B.宗法制)C.信仰B.进行封建改革D.任人唯亲))C.重视礼仪与征伐D.善于带兵打仗(C.分封制D.郡县制()D.血缘)C.风俗()D.政治制度
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B.地域
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7.《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8.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9.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0.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C.公元三世纪前期A.秦始皇非常勤政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12.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①②A.①②B.②③B.②③D.公元三世纪后期(D.奴隶起义频繁(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
)
13.根据秦朝的中央官制,地位一样的官职是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廷尉(C.③④C.③④D.①③14.秦朝开凿的灵渠沟通了哪两条河流?①河水②淮水③江水④湘水⑤离水(D.④⑤(15.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