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的物理背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斜率的应用,从而加深对斜率的本质是变化率的理解。
2高中数学课堂融入技术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整合信息技术,实现其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借助于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可以动态的地呈现教学内容,这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教学中注重笔算和心算的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学会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探索和发现,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时,课本在第37页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小专题:《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教学中笔者利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在每一台学生机上安装了Excel和《几何画板》软件,教学中指导学生绘制一次、二次、三次、反比例、分式和对勾等函数的图像,并设置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软件进行探索。课堂上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软件的动态演示,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函数图像的变化,从而加深了对函数的理解。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3高中数学课堂融入工程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加强应用的内容,开展“数学建模”的教学,它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STEM教育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方式就是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后,我指导学生进行了《如何设计水车》的数学建模研究,通过分小组合作,并制订了四大步骤: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在项目解决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水车的历史和制造工艺,结合课本知识学生具体研究了水车上任意一点距离水面的高度与水流速的关系,水车的输水量与水流速的关系等。通过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在当前提倡创新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如何体现STEM的教育理念,需要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中学)
f龙源期刊网http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