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检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13、牙周病流行危险因素口腔卫生、吸烟、营养、系统性疾病。14、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症,是在芽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突出表现15、Dea
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面积来确定损害程度从每个人的牙裂中找到受损害最严重的两颗牙计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计分将氟斑牙分为六度即正常可疑极轻轻度中度重度16、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81mgl为适宜浓度,我国0。608mgl17、龋病四连致病因素:细菌宿主、时间、饮食。18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病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属,放线菌属19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致龋特征:黏附产酸耐酸
f20无菌斑则无龋而有菌斑也不一定有龋21龋斑在临界PH(5。055在这个临界值以下釉质易脱矿22蔗糖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发生的重要因素23龋病分级预防:一级预防(1促进口腔健康2实行特殊防护措施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1防止龋的并发症2恢复功能)预防方法1控制菌斑2糖代用品3增强牙抗龋能力4替代疗法24洗必泰又名氯已定特点:对细菌表面有亲和力,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对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作用显著可以和获得性膜蛋白的酸根结合,滞留于牙表面,阻止附着25饮水是人体氟主要来源26适宜总摄入量适宜摄氟量是指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是制定各种氟载体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安全总摄入量(安全摄氟量):是指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长期超过此量将会导致慢性氟中毒的发生27每公斤体重的摄氟量在0。050。07mg之间为适宜,一般不应超过上限28氟吸收部位及影响因素分布排泄途径吸收部位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氟在胃的吸收机制和胃的酸度有关分布:1血液2骨和牙3唾液和菌斑4其他组织排泄:1经肾脏排泄2其他排泄通道如粪便唾液乳汁眼泪头发指甲亦可排出少量的氟29氟生化功能1适量的氟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2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离不开适量的氟3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作用4当氟缺乏时,可引起机体造血功能障碍5氟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作用6氟能阻止类脂质的吸收30氟的防龋机制假说抑制防龋菌代谢生长减少牙菌斑内酸的形成,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31氟牙症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临床特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