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目录
主要符号表
第1章动力、经济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11工质对活塞作功及示功图111工质对活塞作功112自然吸气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113增压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114泵气过程功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和泵气损失功115二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与曲轴箱换气功12动力、经济性能指标121指示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标122主要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的定义与换算123动力性能速度指标13影响动力、经济性能指标的环节与因素131决定动力输出的“量”与“质”两大环节132燃料及可燃混合气的热值133整机燃料消耗率与可燃混合气流量134燃料的能量转换总效率有效效率135整机有效输出功率及燃料消耗率的综合表达式思考与练习题15
第2章燃料、工质与热化学
21燃料及其理化特性211车用燃料的要求及分类212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213烃燃料的成分与结构
f214单烃的理化特性及其变化规律215含氧燃料的结构与理化特性22汽油、柴油的质量标准221对汽油质量的要求222对柴油质量的要求223中国汽油质量标准224中国柴油质量标准23燃料特性对汽、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影响231对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影响232对着火、燃烧模式的影响233对负荷调节方式的影响24工质的主要热力参数241气体常数与摩尔质量单位242比热容与等熵指数25燃烧热化学251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252残余废气系数与废气再循环253燃料燃烧的分子变化系数254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燃料热值255可燃混合气热值256绝热燃烧温度257化学平衡与燃烧平衡产物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
31发动机的热力过程与热机循环311热力系统的简化312热机循环与热效率313热力过程的简化32理想工质的理想循环
f321模型的基本假设322理论循环的类型及参数表达式323循环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324理论循环对改善动力、经济性的指导意义33真实工质的理想循环331模型的构成、特点与意义332工质特性及其对热效率的影响333理想循环条件下汽、柴油机热效率的对比34真实工质的真实循环341工质向外传热的损失342燃烧提前的时间损失及后燃损失343换气损失344不完全燃烧损失345缸内流动损失346工质泄漏损失35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351机械损失的组成352机械损失各部分所占份额353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354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36发动机的能量分配与合理利用361发动机的能量平衡362发动机的能量合理利用思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