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研究
作者:宁长根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83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贯穿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可采用:创造学生敢于提问的良好氛围;营造学生乐于提问的良好情境;提供学生能问的条件;教授学生善问的方法;等等,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所谓问题意识,一般而言,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本文拟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进行论述。
一、创造学生敢于提问的良好氛围
学生是否表现出具有“问题意识”,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民主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情绪愉悦的状态,此时也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最佳点,他们容易产生流畅灵活、独创的灵感,可以为学生创造性的提问奠定基础。创造学生敢于提问的良好氛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认同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个性,切实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地划分三六九等级。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比如,摸摸头、拉拉手、拍拍肩等一系列细小动作都能把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消除学生接近教师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大胆地去提出问题。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要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重答,允许补充,允许提出一些奇思异想的问题。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