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深化,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12研究现状近二十多年来,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在我国生物教学及研究领域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经验的总结性描述到引借国外理论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过程。我国生物学的概念教学一直在持续进步,并且
f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整体而言仍然不够成熟和规范。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从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看,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仍混迹于普适性的教学原则、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之中,独立性不强。122从生物学课程的内容看,生物学的概念仍附着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概念的关系缺乏关注,未理清具体概念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与特点,以探求确切、独有的概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123从生物学科教学的研究看,一种是课堂实践层面的教师所做的传统经验的总结性描述,一种是学科教学论研究者对国外的概念学习理论的引进与评价,在理论提升和本土化方面尚嫌单薄。只要将普通教学论与生物教学论的体例及内容加以比较,就能发现前者为后者所打下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传统方面的烙印。这种比较更显示出,尽管普通教学论没有提供“概念”教学的上位理论和研究范式,生物教学已经就此进行了宝贵的研究。当然,上位理论的缺位也限制了生物学科的“概念教学”研究的发展3。13研究意义概念既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要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生物概念教学。学生只有掌握好生物概念,才能正确地运用概念,合理地进行推理,正确地作出判断,逐步理解生物基本知识、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教师对概念教学这一核心问题的理解,会深深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概念教学的科学化,必将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敢于质疑,自我建构,培养学生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这对生物教学的影响尤为重大,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把握新课标和教材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在理想的教学氛围中较好地掌握和理解生物概念。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通过反映实际问题,以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为案例,对教师的概念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