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我县生态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桃源县文体广新局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创新、协调、共享、开放、绿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生态文化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部分对构筑人们的文明理念增强人们重视生态环境意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一、主要成效近年来,我们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以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开发建设了星德山生态文化地质公园、枫林花海、沅水风光带、乌云界生态园等一批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极大地提升了桃源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积极打造城区休闲公园,兴建文化体育中心为市民休闲娱乐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内容。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各类特色文化发展潜力,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县文馆所收藏文物177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被誉为
1
f“方之王”的商代晚期青铜盛酒器“皿方”在桃源出土。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新石器时期遗址4处。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投入专项资金对文昌阁、明城墙、官码头进行修缮,对翦伯赞故居、宋教仁故居进行修缮改造,让其成为科学研究、文化传播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拟建非遗文化产业园、修缮诗人王昌耀故居并纳入我县重点文化产业开发项目。成立桃源民间美术文化研究院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依托桃源木雕、桃源擂茶、桃源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引进了朱氏木雕、翦伯赞文化传媒、明辉文化艺术等文化企业。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有14个大类,37个小类,286个项目。这些工作都对丰富桃源历史文化内涵,带动生态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三)全力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我们通过举办文化经贸旅游龙舟赛、农民艺术节、生态文化旅游节、“沅水欢歌”文化体育活动月、“梨园春晓”戏曲晚会等活动,以及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让桃源刺绣、木雕、擂茶、鼓书、戏剧等特色节目积极参加展示展演活动,有力提升了桃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