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复习绪论
关键概念1、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表演的文学样式。2、田野调查法: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3、采风: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4、历史追溯法: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5、共时比较法: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思考题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2、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关键概念1、口头性: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2、群体性:指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与作家文学强调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个人化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3、传承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