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
f“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字有何内涵?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以卷帘人对花事之淡漠对比反衬主人公惜花情深,又藏问于答,含多层曲折。
f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f“应是”包含了女主人怎样的心理?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f“绿肥红瘦”一直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譬如中国古人形容暮春风物为“绿暗红稀”,以绿代叶,红代花,暗代茂盛,稀代飘零,已经很妙了,而李清照“绿肥红瘦”则更妙。因为肥瘦普通用以形容人类或动物,至于花草则万不能以此加之。今忽曰“绿肥红瘦”,以从来不相联之观念,连结一处,所以觉得分外令人惊奇。
《象征派的创始者李金发》
f“绿肥红瘦”一直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绿”借代叶,“红”借代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f技巧鉴赏: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⑴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拟写雨后海棠花的花和叶。形象生动。⑵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叶和花,十分贴切。⑶设问。“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