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f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
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都是当时的学者。她早年过着平静、优越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她饱受流亡之苦,诗词多表现哀伤。她的作品被后人编辑成《李清照集》和《漱玉词》。“漱玉”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风格:口吐珠玑,如清泉翠玉,剔透玲珑,晶莹秀丽。
f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f昨夜雨狂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f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说“此语甚奇”。
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说“天下称之”。
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说便已盛行。
f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成了一个侍女。
近几年出版的各种有关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著也几乎都持这种“侍女”说极少例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侍女之间“凝炼的对话曲折地抒写了惜花的心情”。
f作者为什么说“浓睡不消残酒”?
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酒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不消残酒”为“惜春”伏笔。
f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