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致信《新闻报》馆称:“吾见中国人见我俱呼外国人,然吾在中国已二十余年矣。虽皆以吾为外国人,而吾则相交已久,觉与本国无异。且吾知中国圣人曾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语,故我西人在中国者,应与中国人和好如兄弟一般。现为上海通商开埠迄今五十年,并非西人与中国开兵迄今五十年也。回思五十年以前,本埠租界中荒落情形何堪言状,今试观沪城之南其间风气与五十年前无稍差异,独何以租界中马路如是其洁净也,房屋如是宽绰,人烟如是稠密,与沪南有过
16
f之无不及,是皆因中外通商和好,故有如是景象。然此地仍为中国之地,虽曰租界,我西人并不能携带回国,无非使国家商埠商务日益隆,则彼此交易,均沾利益而已。问如此大埠中华曾有几乎?”《新闻报》(中外商人在上海合资兴办)1893年11月16日材料二针对该西人的致信,《新闻报》发表文章回应:“自开埠以来,商务振兴,惟我上海为盛,此五十年中,利必均沾,益必同受,尔无我乍,我无尔虞,合中外如一家,诚不啻四海皆兄弟焉。……中西官商此后辑睦常敦,澄清永保,官与官交涉共剂其平,商与商贸迁,咸沾其益,沪上幸甚,天下幸甚。”《新闻报》1893年11月18日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西方人”对上海开埠通商以来变化的认识。(2)指出材料二中《新闻报》针对“西方人”认识是如何回应的?(3)你如何看待《新闻报》中“西方人的身份认同”这一问题讨论?【答案】(1)中国人依然认为华洋有别,对其身份认同不认可;租界的城市建设水平远远超过华界(领先中国);上海的巨变得益于开埠通商,租界是中国土地,租借的辟设带来了中外贸易,推动上海的发展与繁荣。(每个视角,其它视角酌情给分。)(2)水平1:上海开埠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往是中外交往共同努力的结果;水平2:认同上海的发展是中外交往和平等互利的结果;希望以后的官与商两个层面继续延续平等互利的交往原则。(3)本题采用分享评分法。评分要素是: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对报纸中的“身份认同”认识没有明确的理解和观点;水平2:照搬教材中的结论或者是材料中某几句话,而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水平3:能在基于材料基础上综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辨证的历史认知。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水平1: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或所学知识水平2: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所学史实和知识水平3:能结合人物、报纸属性,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