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字的词性用法研究综述焉;代词;语气词;兼词在古代汉语语法中,“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字。各家对其的词性用法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说法。代词、语气词、兼词这焉;代词;语气词;兼词在古代汉语语法中,“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字。各家对其的词性用法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说法。代词、语气词、兼词这三种词性一般是大家都认可的,而疑问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这几种说法大家是有分歧的。本文从研究综述的角度,对各家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焉”字的词性用法进行了统一。古汉语“焉”字的词性及用法,各家众说纷纭。角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从语法史的角度叙说,有的从阅读、弄懂古书的角度出发。《马氏文通》认为“焉”字助句,表陈述语气,但往往有指代作用。因此“是‘焉’字既可为代字,又可为助字,一字而两用明矣。”《文通》说:凡用“于之”两字之处,“焉”字代焉。同时把它归入助字。王力也认为,“焉”字是一个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焉”字作代词,所指代的范围或方面,常与处所或人物有关。如:余收尔骨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种用法的“焉”字,如果前面是形容词,就指代比较的对象。如:晋国,天下莫强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王力认为,“焉”字虽然是一个代词,但由于他的位置经常是在句尾,所以它逐渐取得了语气词的性质。有时候和“于”字介宾词组同时出现,它的代词性就冲淡了,语气词的性质就突出了,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有时候虽然没有和“于”字介宾词组同时出现,但也完全出现了代词性,只能算是纯粹的语气词,带有指点引人注意的语气。如: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也。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这种用法的“焉”字有点像现代汉语的“啊”字。“焉”字也可以用于疑问句,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语法意义,不过由于句子里有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所以“焉”字似乎也帮助表示疑问语气罢了。如:君何患焉?既富矣,又何加焉?古书上还有些“焉”字用于句中,似乎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f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具备于天子,天子焉始乘舟。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这种“焉”字又可以写作“安”或“案”,《荀子》书中比较常见。如:故先王圣人安为之立中制节。是案曰是,非案曰非。王力认为,这种用法的“焉”字和指示代词的“焉”字仍相通,对于有人把它解释为“于是”“乃”“然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