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开始,Carso
就公开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只是此时公众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1959年,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AgriculturalResearchService,USDA)公布了科普影片《火蚁测试》(FireA
tso
Trial)。这使Carso
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指责,称如此喷洒化学杀虫剂的行为具有罔顾人类与野生动物利益的风险。在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科学素材后,《寂静的春天》主要部分于1960年完成,但由于Carso
的疾病拖延了完成书稿的进程,直至1962年才得以付梓出版。在此之前,Carso
已经参与了一部分关于化学杀虫剂的科学与政策讨论,并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在诸如《华盛顿邮报》之类的公开媒体上。与其说《寂静的春天》是一部蓄谋已久的重磅炸弹,不如说是Carso
对于自己观点的系统性论述。在368页的书稿中,第301页至368页是参考文献。除了第一章明日的寓言(AFableforTomorrow)属于文学性的虚构描写外,第二章至第十七章的科学内容均有引用的出处。在优雅的文辞修饰之下,我
f想,Carso
是在力图撰写一部严肃而认真的科学作品,以面对来自于反对者的无数质疑。3《寂静的春天》出版后所取得的巨大社会反响,一大部分应当归功于诸如杜邦公司这样的化学工业巨头的激烈反应。事实上,在出版前,关于该书的争议就已经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在出版之前,Carso
预先考虑了可能遭遇到的批评甚至是法律官司,并和出版商一起进行了事先的公关,包括向在白宫参加自然保育会议的代表赠送书稿小样,以及提前在《纽约客》上连载删减版的《寂静的春天》。彼时,《纽约客》有约50万名订阅读者。DDT的主要生产商杜邦公司和生产氯丹、七氯的维尔斯科尔化学公司闻讯后,反应十分强烈,用一系列的报告和文章来反驳Carso
的观点,甚至以法律诉讼来威胁出版商霍顿米夫林公司取消出版计划。一些知名的科学家也被卷入这场讨论,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不同的阵营并深化了这一科学问题的矛盾。此前的1957年至1959年,美国发生了所谓的蔓越橘丑闻(GreatCra
berrySca
dal)。这三年里,在蔓越橘作物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除草剂“杀草强(氨基三唑)”,而这已在实验中被证明是一种致癌物。现在,一方面是Carso
在《纽约客》上连载精简版的关于DDT滥用的《寂静的春天》,一方面是
f知名化学巨头的强力反击,这自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在反对者的质疑声中,《寂静的春天》最终如期于1962年9月27日问世。由于学术界对《寂静的春天》一书科学性的正面支持和化学工业界的过激反应,促使公众最终倒向了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