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2、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f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
f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
一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听到波涛汹涌的潮水声后不断地赞叹我顺势引导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通过创设情景,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