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还和活动相联系,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嗜好:是由于刺激物长期或反复对人的机体作用,造成机体精神上或躯体机能的某些改变,从而产生对该种刺激习惯性的依赖。它和生理、心理需要联系在一起。兴趣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和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1、兴趣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2、兴趣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人的早期兴趣对他的未来活动可以起准备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感彩的指向性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起重要作用。兴趣比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兴趣与智力、成就密切相关。举例说明儿童年龄发展与兴趣的关系:兴趣和人的年龄增长有正相关。年龄增长直接影响到人的兴趣的范围和内容。例如根据读书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研究,可以把读书兴趣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46岁)绘画期,第二阶段(68岁)为传说期,第三阶段(810岁)为童话期,第四阶段(1015岁)为故事期,第五阶段(1517岁)为文学期,第六阶段(17岁)为思想期。
f兴趣的分类: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内容),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物质兴趣:人们对美味的事物,漂亮的衣服,舒适的生活都会感兴趣,并想要获得它。精神兴趣:主要指认识兴趣,如对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的追求和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发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发生的兴趣。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度、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兴趣对着什么内容而发生的,它是形成其他兴趣品质的前提。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广阔程度,它说明个人兴趣结构范围的大小。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兴趣的效能:是指一个人的兴趣对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大小。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1、正确对待儿童萌发的兴趣。2、多参与有益的活动,激发好奇心。3、制定一个经过努力而能获得的目标。4、努力克服当前的困难。5、把成功看作是前进的开始。理想: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它与个人愿望相联系,是所向往的人或物的主观形象。理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想的共同目标以客观现实为依据,顺应潮流,合乎规律。理想的水平:水平一,对理想的认识肤浅,模糊、目标不明确。水平二:向往未来,但有时动摇,自觉性差。水平三,将理想仅限于职业理想。水平四,初步树立了祖国利益高于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