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学个性规律性: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特性,1、即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2、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3、个人行动的规律性。个性概念: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个性的特征:整体性、个别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个性和个体的区别和联系:人类个体是族类发展和遗传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个体既具生理面貌特点,又具心理面貌特点。个性则是指心理面貌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的概念比个体的概念要更狭窄些。总之,不能把个体和个性相混淆,否则将导致个性先天决定的错误。在区别个体和个性这两个概念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事实上正常人身上并不存在无个体的个性,也不存在无个性的个体。如果看不到个体和个性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将会导致二元论的错误。个性结构的基本原则:1、把人看做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2、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3、个性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4、个性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个性的狭义结构: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广义结构: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个性看成是受社会制约的人的个性,标志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系统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动力特征。制约着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方面。也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状态: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f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理论:1、个性结构中的无意识假说:无意识(本能的原始冲动,被压抑的记忆、动机、态度)、前意识、意识。2、个性结构的三种成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进行操作),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有认识、统合、执行等三种机能)、超我(是通过父母教养把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价值判断内化的结果。一、是社会规范的执行者。二、对自我进行监督和控制。建构论人格结构的认知理论(乔治凯利)建构:既包含有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