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部位、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既往疼痛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评估结果必要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护士报告后,病房医生原则上应当在2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在疼痛评估表上签名,紧急情况应立即评估。(2)临床医生在疼痛评估后,应筛选出需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制度可行的疼痛治方案,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3)疼痛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案、治疗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持续的疼痛评估指标、评估时间(频率)等。(4)制定疼痛治疗方案依据的原则是: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疼痛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持续的疼痛评估和记录,每天至少评估1次。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疼痛治疗方案。(6)医生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教育过程记录在病史中。(7)为慢性疼痛患者制定出院后疼痛管理方案,并在病程录及出院记录中作好记录。3.建立由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科)作为支撑的疼痛咨询模式经规范化疼痛处理,若患者的疼痛仍得不到有效缓解,此时可向疼痛专家进行专业治疗咨询。
f题目:疼痛管理制度
文件号:LC30页码:34


三、疼痛处理原则
1.设立疼痛控制目标:
(1)疼痛强度评分≤3分;
(2)24小时内突发疼痛次数≤3次;
(3)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3次。
2.制定疼痛评估原则
(1)患者的主诉时诊断患者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的主要依据。
(2)全面评估疼痛了解肿瘤及疼痛病史、疼痛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的影响,治疗
史及相关的化验检查。
(3)动态评估疼痛评估治疗期间疼痛的发作、治疗效果及转归。
3.遵循疼痛治疗原则
(1)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疼痛:以药物为主,非药物疗法为辅。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
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非药物疗法有外科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神经
刺激及毁损等等。
(2)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剂量:根据疼痛的类型、强度等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
案。
(3)选择给药途径:首选口服给药。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可选的给药方法之一。口服和
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以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全身用药产生难以控
制的不良反应时,可以咨询疼痛专业组人员。
(4)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