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1“老人政府”的政治经济遗产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并于1922年成为苏联成立后的第一任领导人。此后74年间,苏联更换了7位领导人。他们是列宁(19171924)、斯大林(19241953)、赫鲁晓夫(19531964)、勃列日涅夫(19641982)、安德罗波夫(19821984)、契尔年科(19841985)、戈尔巴乔夫(19851991)。而后,戈尔巴乔夫先后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苏联总统职务,苏共解散、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被叶利钦取代,苏联的遗产被俄罗斯继承。
一部苏联史,也是一部后一代否定前一代的历史。斯大林否定了列宁的战友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布哈林;赫鲁晓夫否定了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否定了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勃列日涅夫、叶利钦又否定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苏联、否定了苏共。
苏共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要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说起。戈尔巴乔夫是在人们对安德罗波夫以来的“老人政府”的一片怨怒声中升起的年轻新星。他生于1931年,1952年入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71年起任苏共中央委员,1980年起任苏共政治局委员,1985年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给人的印象是接近群众、富有口才、见解新颖、励精图治。但他上台后面对的是体制僵化、生产停滞、国库空虚、农业连年歉收、商品紧缺的棘手形势。苏联自1975年以来,经济陷入了停滞状态,到戈氏上台时,已经延续10年整了。
2成效不彰的改革:经济领域
到1986年,苏联的党政军高层充实了许多新干部,所有部长以上的高级官
1
f员均受过大学教育、比较年轻又有一定工作经验。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根本性改革”仿真,并
提出实行“人民自治”。在戈氏1987年的文稿中可以看出,戈氏起初改革主要是两个主题:其一,苏联经济制度的民主化,如分散管理、工人自我管理、工人参与管理、企业账面平衡、绩效工资制等;其二,引进市场经济成分,甚至允许扩大私人和集体所有制。
改革还包括一些私有化进程。1985年,戈氏采取有限的措施允许市民以个人劳动者或者协作劳动者进行私人商业活动。1986年《私人劳动法》和1988年《合作法》扩大了私人商业活动,允许个人手工业或服务业以及合作企业从事私人商业活动。1988年《关于国有、合作和其他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决议》允许私人公司直接和外国公司进行贸易往来。1990年国家的监管迅速减少,资本主义企业越来越公开地发展起来。改革未见成效。到1991年1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