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银行的外源融资规模分别为1500亿元、3200亿元、1700亿元、600亿元、2500亿元,2010年已融资和计划融资的规模更是超过5300亿元。快速增长的外源融资对资本市场的承
f接能力构成了很大压力。现阶段国内银行资本内生能力不足、过度依赖外源融资的问题比较突出。业务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业务结构上,当前国内银行业零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20左右,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37左右,而欧美主要银行的零售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普遍较高,如2008年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就分别达到628、750和648;收入结构上,尽管五年来国内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由不及10提高到了15左右,但与国际先进银行普遍40以上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客户结构上,目前国内不少银行已将中小企业业务上升至战略高度,但尚未完全构建起成熟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而且“垒大户”的现象仍在继续,尤其在资源紧缺时,抢大客户、抢大项目的现象仍然严重。经营效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009年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消耗率平均在575左右,而美国银行该指标通常在4以下,花旗银行正常年份更是保持在2以下。2004~2009年国内中小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仅为27万元,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的折合人民币人均利润分别为926万元、1105万元、1207万元、1265万元,差距相当明显。管理粗放现象仍较为突出。银行转型的关注点通常在业务转型上,但它本质上更是一个管理问题。五年来,国内银行管理的水平与素质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上仍较为粗放。例如,产品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差异化个性化产品较少,使用降价促销等低水平重复竞争的现象突出,管理会计系统与核算技术相对滞后,风险量化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资本管理与配置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等。我国商业银行亟需加快转型步伐随着全球经济金融步入后危机时代,国内银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及其蕴含的经营风险使加快转型的任务更加迫切。国内银行转型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切实改变传统的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外延粗放型经营方式,真正构建起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为切实加快转型步伐,商业银行应在以下七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坚持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差异化策略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国外不少银行都通过差异化策略构建了自身的业务特色,确立了在一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