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德国鲁尔区经济持续发展及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一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政府实施了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转变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使鲁尔区经济得以持续发展鲁尔区的成功对振兴东北的一个最重要启示是应从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远发展规划广泛全面地考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综合整治、振兴及经济结构转变措施并从政策上给予必要的保证关键词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经济结构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遇到了困难,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改造与振兴已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国家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将之和西部开发并列为现代化建设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从理论上讲,世界各国老工业基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德国对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转变所采取的措施与做法是有借鉴意义的。一、鲁尔工业区的发展现状鲁尔区是德国中部最重要的工业区,素有德国工业“引擎”之美誉。它位于德国中西部的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面积为4433平方公里。该工业区过去的显著特征一直是以采煤、焦炭生产、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是世界上在煤炭基地形成综合工业生产能力的
f典型代表。然而,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种单一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为使鲁尔区经济持续发展,联邦和州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转变战略。经过近40年的努力,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转变取得了很大成绩。老工业如煤炭开采和钢铁工业已不再扮演重要角色,鲁尔区内的城市以井架和高炉为传统特征的景象已成为过去,新兴工业如机械与汽车制造、电子、环境保护、通讯、信息和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鲁尔区的经济重心已逐步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据统计,工业企业的户值占鲁尔区1999年总产值的278;贸易、交通和旅馆餐饮业占205;金融、租赁和企业服务业占286;公共和私人服务业占231,整个服务业占722。1982年有54的从业人员工作在第一、二产业,46工作在第三产业,而2001年只有30的从业人员工作在第一、二产业,70工作在第三产业山。根据德国《世界日报》的调查,德国500个大型企业中,有48个在鲁尔区,其中28个为工业企业,20个为贸易和服务业企业。鲁尔区正朝着一个既有强大传统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