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智能的关系
20世纪中期诞生的人工智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究竟如何能使智能计算机的智能表现与人没有差别?毫无疑问,这不仅是当代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同时也是诸多人工智能研究相关领域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当今跨学科的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当代智能计算机的语义理解方面。当代智能计算机在语言理解上的无法实现,已经成为困扰当代智能计算机的重大问题。正视并反思这一问题成为促进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工作。
回顾历史,人工智能研究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当下,从事智能研究的专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达到科研人员所确定的创造出像人一样聪明的智能机器的目标,不仅一直还只是个梦想,甚至离这个宏伟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远。弗里德曼(DavidFreedma
)认为,“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即希望开发出能够以高度有序、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思考的电脑系统,已经在几乎所有曾经看来大有可为的领域止步不前,这些领域包括物体识别、机器人控制、数理研究、理解故事、听懂演说以及其他许多涉及机器智能的方面。在近四十年光景里,人工智能领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人工智能先驱者之一西蒙(HerbertAlexa
derSimo
)在回忆他数十年来力图重创人类智能工作时认为,最令他惊讶的是做“难”的事情是多么的容易,而做“容易”的事情是多么的“难”。他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完成于1955年,可以让计算机推导出简单的逻辑定理。从那以后,计算机的逻辑功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至今仍无人能造出可自动穿越拥挤的房间或能理解儿童故事的智能机器来。一部分学者认为,机器具有的技能尽管非常实用,能够部分地完成和人一样的工作,有些甚至是超过了人类的智能,但与真正的智能仍是不同的。智能机器能做的原来属于人类的工作越多,越显得它们在某些方面非常突出,而在另一些方面却非常低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心灵哲学等学科从不同方面作了大量探讨,建立了许多新的智能理论和模型,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走出困境。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回到现实的计算机世界。当代许多关心智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将焦点转向了智能计算机的语义理解方面。正如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缔造者冯诺伊曼(Joh
vo
Neuma
)所言:继续追踪这个课题,使我们必须
f探讨语言问题。这也许是合理的选择之一。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现有的计算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