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战略思想和现代战略思想明显不同的特征旨趣,正确把握这些特征旨趣,极有助于形成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特点:笔者以为总的有三,可概要为:(1)重政治不重经济的政治化战略;(2)重安稳不重发展的稳定性战略;(3)重家族管理不重公共权力管理的家族化战略。1、政治性战略。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重政治不重经济,以政治为其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非常重视建构战略思想,“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王安石)。然而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呕心沥血所建的“长久之策”,所创的战略思想所指所贯的本质内容为“政治”,即政权治理或统治管理。先秦诸子百家学派林立,思想纷呈,然而各家各派所争所鸣的具体内容虽然不一,但它们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务为治”。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家抽出了形形色色、各各不一、富于独创性的战略思想,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一个“治”的时代主题。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本质上是“治国之道”、“为政之道”,是一系列关于治国统治的方针大略。而这种方针大略的实质是以帝王操纵权力和运用权力为主要内容的统治术。因此,其内容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一部《资治通鉴》,皇皇二百九十四卷,荟萃着中国古代战略思想,被胡三省、康熙、曾国藩等政治家、思想家誉为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都必读的“莫善”的“经世之书”。然而这样一部集古代战略思想大成的史书,其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治国全局问题的“治乱之道”思想,目的都在“资治”,是一部帝王统治的教科书,充满其中的是如何建纲立纪、强干弱枝,而鲜及经济生业。它不仅与现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战略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于光远)的现代战略思想明显不同,也与重视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古希腊罗马的战略思想截然有别。“国家权力高于社会,政治高于经济、官僚政治高于个人创造性”(杜维明)是中国古代政治思维的基本特点。2、稳定性战略。与“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现代化各种战略都为发展战略,战略思想以发展为主题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不同,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本质上是稳定型的、具有鲜明的重安稳不重发展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社会,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社会,是一种“家天下”的社会。因此,对于最高编译者的皇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