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叶夏商周的诸多政治实践经验,其一系列典、谟、训、誓、命中,包含了尧舜禹以来的古代杰出政治思想的治国战略思想。如在《召诰》《康诏》等篇中揭示的西周政治家提出的“敬德”“保民”思想便是古代重要的治国战略指导方针。再如《洪范》篇,其“洪范九畴”便是殷末思想家箕子所陈述的九项治国的根本大法,便是九条治国方略,其“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等都是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战略性思维。但总起来看,在形式上尚带有较多神性迷信色彩,在内容上呈现出单调零散特征。我国古代战略思想家蓬勃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构成了我国古代战略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时,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于是一大批政治家特别是思想家们纷纷涌出,各抒己见,各种围绕由乱达治的方略纷纷现世,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直面“近忧”,积极“远虑”,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诸“百家”战略思想“争鸣”纷呈的精彩场面,使古代战略思想获得了大发展,围绕名实之辩、天人之辩、义利之辩、王霸之辩、善恶之辩等战略问题,形成了以仁义为纲的儒家战略思想体系、以兼爱为纲的墨家战略思想体系、以自然无为为纲的道家思想体系、以刑名法术为核心内容的法家战略思想体系等众多战略思想体系,进入一个“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的多元化战略思想发展时期。《庄子天下篇》、《吕氏春秋不二》、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等对众多战略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都有精彩论述。我国古代战略思想自西汉起,步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汉武帝时,为适应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的政治需要,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战略纲领,为实现此纲领,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战略措施。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政治战略,自此以后,中
f国古代战略思想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阶段,即以一个以儒家仁义德治为主导,兼采道法的新阶段。以后历代众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虽然提出过各有特色的思想观点,但都只是对这一战略思想体系的完善充实,并无实质性的突破。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汉以后总体上构成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体现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产生、发展、成熟的基本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特点把握中国古代战略思想,首先必须弄清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特点。诞生于古代中华大地上的战略思想因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因此体现出与古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