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题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主备人
知识目标: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等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列举实际事例,
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
律观。
教学重点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
教学难点难点: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教学方法流学习成果。实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教学过程
1课时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授课内容
是否有课件有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那么,物质和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各种各样的物质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新课教学』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展现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领域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世界史绝对运动的,从而引出运动的概念。
教师提问:什么哲学上所说的运动?学生回答: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课件展示漫画《仁者心动》《刻舟求剑》。学生探究:惠能和刻舟求剑的人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惠能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刻舟求剑的人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探究活动:①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