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成绩。然而,由于近年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师资和教学设备相对不足,很多高校出现了大班授课的现象。毫无疑问,大班授课给教改中的大学英语教师出了一道难题,7080人的大型课堂使得改进后的英语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堂组织难以实施,课堂
f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比重一再加大,有退回传统教学模式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再次探讨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灵活转变大学英语教师角色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角色给予的最精辟的诊释。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境界、道德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思维水平、健康状况以及责任心等都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活动,而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及其个性特点对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也相当重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学生可能达到的成绩限度。由此可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他们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特别是随着近现代各种先进的优秀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一)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laget提出来的。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内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他人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和音像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取知识的多
f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通常,“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其中,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和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个性化教育和及时反馈,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去解决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努力提高个人知识水平,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配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工具,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