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谈区域活动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作者:唐立梅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51期
摘要:幼儿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幼儿秩序感的养成对未来有着一定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应从细节入手,赋予孩子知情权,创设整齐有序的物理环境,让“秩序”从孩子中来。教育者有恒久的耐心,不断细化深入,由点到面,一个健康、有秩序的孩子就成长出来了。
关键词:培养幼儿秩序感
区域活动时,孩子经常在玩时忘乎所以,操作的材料随手乱扔,用过的东西不能够放回原处,区域里狼藉一片。时常会有老师抱怨孩子没有好习惯。最后就导致干脆别玩了。其实,这都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秩序感的具体表现。经过课题研究和实践,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做事有板有眼,有始有终,把自己照料的妥妥当当而有的孩子却丢三拉四,总要老师、父母跟在后面操心。这便是最常见的“秩序感强”和“秩序感弱”的表现。
秩序感是指由幼儿内在秩序引发的,对所处环境中各事物的位置、顺序、状态以及规律的感受性,是对日常规则状态的理解与内化,同时伴随着一定主观感受的情绪体验,并通过外在的、显性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
“秩序感”对个体来说如此重要,那么这种能力是如何培养的呢?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强调,儿童对秩序的内在敏感性一直持续到5岁,在此期间以一种惊人的方式从环境中感知事物。由此可见,“秩序感”也是自小开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培养的。
一、培养孩子秩序感从最细微处着手
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秩序感的培养落到细微处,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就拿托班的孩子来说,在他们还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秩序感的培养了。如:午睡时,你帮他脱下衣服,告诉他,脱好的衣服放在脚边,鞋子并拢摆在床脚。他便知道,鞋子和衣服不能乱放,而是有固定位置的。小班了,幼儿渐渐学会了穿脱衣裤。这时,孩子不仅要能将鞋子、衣服放在指定位置上,还要让他们知道,午睡和起床时先脱(穿)什么,再脱(穿)什么最方便。如:先坐在床上脱鞋,再脱裤子,这也是一种“序”。及至中大班,孩子穿脱衣服已经比较灵活时,可继续增添要求。如:走入寝室(或走出寝室)第一件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该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一段时间的梳理以后,幼儿就会形成关于“入睡”(起床)的这种“序”。
二、培养秩序感要赋予孩子知情权
每个幼儿园都有作息时间表,为孩子制定了有规律的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