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说课稿天长市建东小学徐国芳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是谁》。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紧扣特点说教材;二、针对实际说策略;三、师生互动说流程;四、简洁明了说板书。一、紧扣特点说教材(一)《我是谁》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责任”的第一个主题。第四单元内容包括:“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三个系列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的责任。前为明理,后为导行。《我是谁》一课中以学生自己和父母角色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人在不同场合中的角色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二)教学目标根据单元编写意图和课文的内容,我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并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情境表演等学习方式,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特点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通过体验、对比、观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会承担的不同责任。理解不同的角色总是和相应的责任相联系的。二、针对实际说策略(一)说理念、学情《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提出,教育的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我遵循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源泉,将德与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太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是很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更不清楚由于角色的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说,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必须加以奠定。(二)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采用问题导入,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换位中感悟,使整堂课动静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三、师生互动说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