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P58)第二章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64)2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P68)3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P69)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P70)5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P72)6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P73)7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守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P79)8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9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P79)第三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P95)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P95)3(P9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
f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4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P97)5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P100)6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一是劳动资料,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P100)7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生产关系式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P101)8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