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研究计划”,让学生每年有一定时间到研究院所、高科技企业和学校科研机构去进行科研实践。同时,建设学科的基础科学教学实验中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要将学术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知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识水平为出发点,选择活动项目和恰当的活动形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自主发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高活动的总体质量,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要进一步吸引社会力量介入学生科研项目,使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不断推进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二构建合理的科技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立适应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组织体制,明确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职责,紧紧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突出育人主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全校的力量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及兴趣爱好的不同特点,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龙头,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为依托,以大学生科技论坛、大学生科技成果展、大学生学术科技交流会为主体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体系。并且,学校应成立由主管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负责人及各专业相关负责人或带头人组成的工作机构,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制度的制定与协调、指导教师的落实、教师工作量计算及相应的激励政策、科技成果评审和鉴定以及专利申请等,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学校应本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及时解决学生具体问题”的理念,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坚强的保障。
三构建校园的信息化环境与国际化教育环境
1.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迅速更新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主要特点,迅速、准确地掌握获取、应用和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各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为此,高校应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信息化的校园环境:1不断完善校园信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技术设备、互联网及专业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投入,为师生提供充分的便利条件。在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