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去创新,从而使其科技创新意识、动力、激情被湮灭。另外,目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是高校的主要教学方法,缺少问题式、情景式、研讨式、实践式等有利于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积极思维和师生互动,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索和想象的空间,忽视了学生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训练,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4.对于学校组织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但是由于缺乏有经验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学生的启蒙思路无法正确、快速构建,难以出成果,学生的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因而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与兴趣也渐渐减弱、消失,能够坚持下去的少之又少;有些即使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多是初步成果,其科技含量不高,创新性有限。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一培育校园的教学科研氛围
校园精神是一所大学始终维系着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理念,是历史积累传承下来的习惯力量。因此,良好、有序的校园教学、科研环境和氛围的培育要求每所大学都要注重培养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和内涵的校园精神,使学生在校园精神的熏陶下成长成才。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堂是构建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启发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大学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一种自由、宽松、自然的学习与交流的环境。课堂讲授要体现精、宽、新的原则,把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注重把创新思维的方法有机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加大课堂讨论力度,将其变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兴趣;此外,实践教学应成为培养并发展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依托,大力开展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实习见习、学术讲座、专业项目训练以及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教育。应重点加强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型或设计型的习题、案例和训练项目设计,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创新实践教学,开设课程综合实验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
2.营造课外活动环境。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有益延伸。目前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基金,以资助和支持学生科研项目。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计划,启动了“大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