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员工流失快78、人力资源部门设置不到位79、缺乏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7三、民营企业完善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8(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8(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8(三)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91、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92、建立科学的人才招聘机制,把好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第一关93、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104、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10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11(四)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11(五)寻求管理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12(六)加强民营企业外部环境建设13参考文献13
f一、民营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一)民营企业的范围界定及特点1、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的概念产生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企业类型只有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两种。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并第一次提出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和“实行政企分开职责分开”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界为了探讨搞活国有企业的途径,提出了对国有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开,且对同一种所有制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由此,国营企业的概念所取代。同时,国有企业既可以采取国营的经营方式,也可以采取国有民营或国有承包经营方式,“民营”这一概念也就应运而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国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为了避免戴上私有经济的帽子,所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就被统称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2、民营企业的特点特殊的中国历史背景,既受鼓励又有约束的政府行为往往令民营企业无所适从。从规模角度而言:中国的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在社会偏见与政策准入等条件的约束下,多数还处于初创期,规模为中小型居就了我国民营企业独有的特点:从政策背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