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少于48学时。2.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机条件(应尽量保证基本的免费上机机时),一般讲授和上机时间的比例大致为1:1,在讲授中也最好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3.无论选用哪类语言,都应该介绍一定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方法学(结构化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现状。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三)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基本要求(一般要求)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跟踪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本课程建议以PC系列微机作为主要背景机进行教学。课程包括微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微机接口、微机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一般说来,电类专业对基本要求中的各知识点应作较高的要求;非电类工科专业对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中部分较深层次的原理和技术知识点可作一般的要求。这部分基本要求主要针对非电类专业提出一般的要求。在了解硬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维护系统及接口编程的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1)
(2)
微机系统及原理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总线结构、层次概念和主要性能指标,了解PC系列微处理器的发展;理解计算机各大组成部分的功能、计算机运算的基础、指令与程序的执行过程、数据的基本表示方法和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指令系统的一般概念和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常用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掌握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f(3)
(4)(5)(6)第二部分(1)(2)
(3)(4)
了解现代微机系统分级存储器结构和各级存储器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与选用原则;理解存储器芯片和存储条与CPU的接口特性,了解内存储器、高速缓存器、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输入输出端口的编址方式;理解程序查询方式、中断驱动方式和DMA方式输入/输出的控制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