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信息技术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熟悉网络搜索;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并产生组长;学生能经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

教学课题
人类通过信息的传递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也通过对信息的开发和再利用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类社会经历的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重
要基础之一。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也是对信息技术的社会地位和信息技术对社会、经
济以及人类发展等各个方面影响的总的概括。本部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信息;(2)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3)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4)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信息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了解信息的构成要素;(2)学会分析信息事例及其特征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
态度。

教材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教学内
容,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堂课,本课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信息的内容要求进行编写。主要
从信息的定义、信息的五个主要特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对于信息的定义,教材给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除了要告诉学生信息在不同领域内具有不同的涵义
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信息的作用。如果这三种定义仅从阅读的角度让学生理解,过于枯燥,且不
利于学生形成认识,因此必须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体验性的小活动、小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
学生建构认知。
对于信息的五个主要特征,信息的依附性是重点,它蕴涵了信息载体的概念。能否认清信息的载体和信息
内容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后面几章的学习。
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及载体的认识,教材设计了让学生从两则不同载体形式(文本与图片)的新闻中,分
析可获得哪些信息的活动。
教学重点:
对信息概念的全面而正确的理解。
教学难点:
f对信息的依附性和价值性的全面、科学的认识,以及信息特征分析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与问题驱动法通过真实与虚拟的情景任务,依托一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