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命令比商议更有效。在小学,命令比商议更有效果。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要想约束住这么一群不愿受拘束的孩子们,是颇费脑力和心力的,而纪律是上好课的基础和保障。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有足够的威严才能震慑住这帮孩子。而这威严从何而来,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来,从言出必行、令行禁止中来。孩子们领教了你的坚决与果断,就会鲜有去碰违犯课堂纪律的“雷区”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整天对孩子们面带笑容,软语商议,孩子们会认为你软弱可欺,是不大会理会你,不吃你那一套的。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教师引领帮助培养形成是非标准与价值观念,无需过多解释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解释他也理解不了,只需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可以了。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干脆利索,易于接受。
二、在批评时要以表扬为主调。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在批评少部分人的时候别忘了肯
定大部分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主调是表扬是肯定,让大部分人知道自己是对的,课堂气氛轻松;二是孤立少部分违犯纪律的学生,使他们尽快向表现好的学生看齐;三是让学生知道,老师自始至终在密切注视所有的人,让学生不敢有一丝的懈怠。第二层意思是批评某人的时候,先把他最近好的方面表扬一个,再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一是让他知道,在老师的眼里,他还是有优点的,这样消减他的抵触心理,让批评易于接受;二是把其优点和缺点都摆出来,让其有个比较,知道做得好的老师和大家都会喜欢,做得不好的老师和大家都不喜欢,这样他就会向好的方面支努力,去博得大家的认同。
f三、恰当地理解与运用惩罚首先是观念上的修正。这灵感来自于读了一篇网上的文章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篇文章在观念上给了我极大的冲击,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惩罚的主调是积极向上的,并不是贬义的,是有其丰富的内涵的;二是任何人,在其行为伤害到别人的时候,都要为之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就要孩子接受一定的惩罚,也就是“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三是:惩罚,是在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因其孩子犯错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同样的错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待。
审视自己的教学,因为狭隘的观念带来的操作上的错误不乏其例:在课堂上,对于犯错的学生,实施的是简单粗暴的惩罚:由批评到生气到愤怒,发展到怒不可遏的大声喝斥,或者对于闹腾得厉害的学生,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