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暑期培训心得(十九)思考,语文教育生命的源泉素材
当庄子的《秋水》摆在桌面上时,我的心里很忐忑。只要是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庄子》一书博大精深,穷其一生,也许都可能找不到“入门”之法。而今日,却要我“素颜”备课没有教参,没有注释,没有任何一点信息的提示,只能凭着自己的素养备课。听着前后排老师小声的讨论,看到有些老师拿出“苹果”找“度娘”后,我的心渐渐地安静下来了,原来不止我一个忐忑。稍稍整理了思绪,随即我奋笔疾书。原来教学文言文的模式和套路一下子都闪现到了脑海里:读文,析字词,疏通文意,掌握文章主旨,一切水到渠成。本来嘛,文言文教学就是没有花样的。只要能应付考试就行。虽然备课中有一问:“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此句用在文中有何深意,思之良久而无所得,但因为心中备课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孩子,心想,教学还是基础为主,落实字词才是王道,如此想来,心也就定了。讨论时,一个声音响起:“你认为此文是什么文?如果你认为是叙事文,那么我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都说这篇文章简单,我怎么就觉得它这么难。我和大家的感受不太一样。”这是一位我久闻大名的老师,读书多而精。她此话一出,全场哑然。我想大家可能都和我一般,没认真读过《庄子》,不敢占有话语权。讨论结束,我深有感触。现在的课堂习惯了快节奏、高效能的产出,因为语文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拿出教学业绩来,只能拼命地往分数上靠,追求最短时间内的效益的最大化。而提高分数的手段,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所做的就是找“知识点”,教“答题技巧”,灌输标准答题。流水线性的工作有时的确高效,可语文需要沉下心来把玩文字,从字里行间品读出作者呈现出来的一种生命状态,精神情趣。这种高深而艰难的领悟,区区40分钟是完成不了的。所以,于是课堂上肤浅的问答对话漫天飞,而真正的思维品质,思考的意义就被压缩在了一个极其极其狭窄的范围内。只是当我们老师都失去了思考的意识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从何谈起?今日的这一备,这一问,这一想,希望可以是我未来工作的触发点和起步点教育改革的重心在教师,教师改变的重心在思考意识的留存,培养。思考,应是一个教师生命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唯有思考,才能让自己走在学生之前,才能真正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我不希望自己做一个信息搬运工式的老师,只会向学生展示呈现海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