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在新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贯彻以下教学理念:大视
野的课程观、生本位的学生观、探究式的学习观、对话式的学法观、引领式的教师观、快乐式的课堂观和过程性的评价观。二、说教材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是以秦汉王朝的兴亡为主线,展示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历程。《东汉的兴衰》是本单元第五课。本课从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并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再到东汉后期黄巾起义,清晰地再现了大汉王朝在东汉时期由治到乱的全过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汉王朝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历史时期,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等基本史实,熟悉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探究本课的知识要点;阅读光武帝改革措施的内容,分析其历史作用;通过史料的对比研读,了解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因。通过师生对话,感悟东汉兴亡的历史启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东汉兴亡的基本史实,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东汉的兴亡;认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教学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f六、说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我个人教学特色,我决定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1、整合教材在整合中明确教学内容。本课将东汉的兴亡整合为五个环节:新起点:改
朝不换代;新高点:光武中兴;现衰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临灭亡:黄巾起义;再回首:感悟历史。
这既是本课内容的整合也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课堂板书中,我用几个关键词即建立、中兴、衰败、灭亡、感悟五个词把这节课的内在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