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平。美国普
特南教授认为衡量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f1,社团生活的活跃程度。非营利团体的发展状况是公民社会情况的关键指标。2,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发展状况。社会媒体在公民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成为连
接个社会成员的纽带,使他们能及时了解自己周围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变化,从而使社会成员能够思考和参与社会生活。3,参选的积极性。投票率的高低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4,依附投票程度。依附投票的程度高意味着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低,表明了庇护附庸网络和依附关系的存在。根据以上标准,一个社会的“公民化”应具备以下特定的社会和政治含义:1,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较为平等。2,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和社会活动是垂直组织。人们参与政治主要是出于依附性的关系,或者是为自己谋私利,而不是出于社会公益的考虑。3,诚实、信任和守法程度。4,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政治腐败,政治斗争残酷。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治对手之间做出妥协。5,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没有权力的和不幸福的人们为数众多。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征:1,社会性和非物质性;2,长期性和积累性;3,生产性和增值性;4,不可转让性;5,使用的互惠性社会网络:水平型和垂直型。
公民社会的形成,社会资本的增加,必然带来社会的有效治理和善治的出现。所谓善治,俞可平教授认为,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的基本要素:1合法性2透明性3责任性4法治5回应6有效管理的效率:管理机构设置合理、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善治与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表示了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所以,善治的基础与其说是政府或国家,还不如说是公民或民间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
215非营利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形成、社会资本增加和善治的出现
公民社会的形成必然使社会资本增加,进而导致善治,这是一个社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