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CAN总线协议解析李玉丽(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现场总线的发展与应用引起了传统控制系统结构的改变。控制局域网(CAN)总线因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本文对CAN总线协议作了详尽解析。关键词:CAN总线;隐性位;显性位;节点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CAN(Co
trollerAreaNetwork)是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的串行通信局域网,称谓CAN总线。在数据实时传输中,设计独特、低成本,具有高可靠性,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着重解析CAN技术规范20B版的CAN的分层结构规范和CAN报文结构规范。重点在于充分理解CAN总线协议精髓,有助于CAN总线的局网设计、软件编程、局网维护。一、CAN的分层结构CAN遵从OSI
Ope
SystemI
terco
ectio
Refere
ceModel模型,其分层结构由高到低如图1所示。图1CAN的分层结构对应OSI模型为两层,实际为三层,即LLC、MAC、PLS。由此而知,对应于CAN总线系统每个节点都是三层结构。数据发送节点数据流为LLC→MAC→PLS,然后将数据发送到总线上;而对于挂在总线上的所有节点(包括发送节点)的接收的数据流为PLS→MAC→LLC。这种分层结构的规范保证了CAN总线的多主方式工作模式,即不分主从,非破坏性的仲裁工作模式。而LLC层的报文滤波功能可实现点到点、一点对多点、全局广播、多点对一点,多点对多点等数据传递方式。各分层主要功能如下:LLC层:接收滤波、超载通知、恢复管理;MAC层:控制帧结构、执行仲裁、错误检测、出错标定、故障界定。该层是CAN的核心;PLS层:位编码解码、位定时。二、CAN总线的报文规范CAN报文的传送有4种不同类型的帧结构,数据帧、远程帧、出错帧、超载帧。CAB20B有4种帧格式。(一)数据帧
f数据帧携带由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或发送器到接收器),由7个不同的位场组成:帧起始位、仲裁场、控制场、数据场、CRC场、应答场、帧结束。如图2所示。图2数据帧结构CAN20B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帧格式。主要区别在于标识符的长度。具有11位标识符的帧称为标准帧,具有29位标识符的帧称为扩展帧。本文只对第3卷第3期2008年9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Jour
alofCha
gchu
U
iversityofScie
cea
dTech
ology(HigherEducatio
Editio

Vol3No3
Sep2008收稿日期:20080514作者简介:李玉丽(1973),女,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远程监控。标准帧进行解析。1帧起始标志位(SOF)由一个显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