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2《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
科方书。3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4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首次提到赤
白膜的割除术。5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论述眼有功能的必
备条件: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②外托三光;③内因神识。6唐朝已能配制义眼。7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太平圣惠方》强调“五轮应于五脏”,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8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9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
视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著名的针拨八法;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解剖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①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②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五部分。③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中层的葡萄膜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④视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2房水循环途径:产生的房水首先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从前房角小梁进入
输淋氏管,通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眼与脏腑、经络关系1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
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灵枢。大惑论》(为五轮学说奠定了基础)2眼与肝的生理关系: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气通于目,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