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5
专业资料整理
fWORD格式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
于其学生回答:?
言,无所苟而已矣。”预设答案:手足无措(不知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
所措)
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
四字成语,它是。
学生回答:?(1分)
预设答案:
“是”指季氏超越等级享受(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
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
享受歌舞)1分
“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
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3分)
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
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
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
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
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
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
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
分),所以说“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总孔子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组织和社会关系达到一种有序和谐的协调状
结态,儒家这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富有启示。礼教主要从外规
范和疏导人们的行为,乐教则从内陶冶和沟通人们的情感。学习本篇,可以帮助
反我们建全人格、修身自律,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礼。
思
附1:教案一份。
《论语三则》教案
专业资料整理
f教学目标
WORD格式
6
专业资料整理
fWORD格式
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君子”“仁”“礼”“学”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家学说有些认识,进而阅读整本《论语》达到对儒家学说有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论语》一些片段。
教学重点对“为政”、“学而”、“公冶长”三篇文本的理解。教学难点:
1、对“为政”、“学而”、“公冶长”三篇儒家思想与当今现实意义的理解。2、相关文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学过程一、导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二、课前预习内容: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