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有很多,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
oxali
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gml。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GB/T61951986)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本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2、优点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等,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
3、缺点2,6一二氯靛酚法虽然简便,但是药品价格昂贵。而且不能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如果样品中含有色素类物质,将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
三、分光光度法1、原理: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脎在500
m波长有最大吸收。根据样品溶
f液吸光度,由工作曲线查出VC的浓度,即可求出VC的含量。
四、2,4二硝基苯肼法1、原理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脎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测定。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缺点:易受色素影响,当待测液本身有颜色时,吸光值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且该法操作麻烦,试剂较多,耗时较长。
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