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版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版)PS第四章老师真的什么都没划么?2012年07月02日201727来源:李舒云的日志
货币金融学重点
第一章
1货币的产生: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进行产品交换。
2货币的定义:一般等价物,具备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本特征。
f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
3货币的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判断、定义)
4货币职能(注意职能之间的关系和具体表现):
(1)价值尺度功能
(2)流通手段职能
(3)贮藏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职能
5世界货币职能
价格标准:人们所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对货币单位的等分,这是作为统一计价的方式而作为的技术性规定
6货币数量的界定
f(1)狭义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
(2)广义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备货币或亚货币
7货币层次划分:
(1)第一第二层
(2)基本依据是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的及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3)我国货币的基本层次
8货币制度:
(1)定义: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2)构成要素(判断):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f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
9金属复合本位制下:多以贵金属为币材;为无限法偿货币
辅币流通速度快,磨损大,多为贱金属不足值货币,有限法偿,但是兑换主币不受限制
(1)平行本位制:最典型的复合本位制
(2)双本位制:金银比价波动较大,尤其是金贵银贱引起流通混乱时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
(3)跛行本位制:国家无力维持金银固定兑换比率时,使银成为金货币的辅币
10信用货币本位制的危机性(具体):
(1)现代信用货币为不兑现货币,没有特定的发行保证,容易出现财政发行,导致通货膨胀
(2)不具备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能力,供给量超过需要量之后就会表
f现为币值下跌,物价上涨
(3)商业银行受经济效益驱使,又往往突破存贷控制比例,导致信用膨胀。
我国信用货币遵循:统一发性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第二章
1信用: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1)产生根源:信用产生的社会制
度根源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社会资金流动的不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