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创新研究
作者:励继红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1期
摘要:开展“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创新研究,积极探索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公共艺术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具有职业艺术能力、适应于“课程思政”的艺术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公共艺术课程协同效应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对培养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高职教育而言尤其重要。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指出:“公共艺术课程视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课的界定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艺术公共课程主要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
二、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现状分析
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教育形式需要改进、深化。
(一)课程设置。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首先,课程目标不明确。高职现有的公共艺术课程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这三个层面的目标都不够明确清晰,甚至个别课程的设置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有的公共艺术课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枯燥,对现有的艺术公共课课程从内容设置到教学方法都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