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社会实践C遵守学生行为规范D遵守校纪校规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的能力。主要运用排除法答题。(二)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的能力。主要运用排除法答题。1消费者在上当之后,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2006年,识别、辨认行为的能力)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B向消协投诉,以获得合理赔偿C纠集家人冲砸该公司D威胁该公司,以获取巨额赔偿2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2006年,识别、辨认事例的能力)A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B学校给予作弊学生警告处分C法院判决李某付给父母赡养费D邻居纷纷谴责李某不孝敬父母(三)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根据所违犯的法律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2006年)A.一般违法、违纪行为、刑事违法、违宪行为B.违宪行为、违纪行为、民事违法、行政违法C.一般违法、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D.违宪行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相比较,两者的区别是()(2007年)A.前者由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前者不具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则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D.违反前者不承担责任,违反后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3、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不同之处在于()(2005年)A.它们都是违法行为B.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C.它们都要承担法律责任D.它们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整理、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四)整理、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这里的信息包括知识观点、名言警句、漫画图表、时政情境等等。答题时要注意题中的联项,主要有:一是:“认识”等;一是:“是指”“意味着”“从某某角度看是”“可以看出”二是:二是:“说明了”“表明了”“体现了”“反映了”“启示我们”等;三是:四是:三是:“有利于”“意义在于”等;四是:“主要是因为”“原因是”等;五是:五是:“正确理解”“不正确的”等。我们把这种带有提示性的关键词称为“题眼题眼”,它引导着选择题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题眼上反映本题的立意。1、“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这句名言启示启示我们:面对挫启示折和逆境时应()(2007年)A.屈服挫折,放弃目标B.拼搏一阵,无需坚持C.勇敢面对,永不言弃D.回避挫折,选择坦途2、初中生小红总是为自己个子不高感到难过,她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由此,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