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
教材:教材:课题:课题:姓名:姓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金属与矿物》第一课时金属与矿物》与矿物周志源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中学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中学
第1页
f一、教案背景:教案背景:
1、学生:九年级2、学科:化学3、课时:1课时4、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并未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而是将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开发,并进行合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探究实验、网络搜索、亲身体验等活动的开展,着重进行金属两性的教学,希望能给教与学双方都留下较大的弹性和空间。同时希望能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与表达能力,更希望培养学生和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5、教学准备:51实验用品:粗细长度均相同的铜丝、铁丝和铝丝、锌片、镁条、稀硫酸(1:4)、硫酸铜溶液、新嫩绿叶(背面浅绿色,用作颜色对比)、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小锤、钢丝钳、砂纸、电珠、电池组、导线、抹布、硬币(1元、5角及新旧版1角各一枚)、磁铁、短实木木棍等;52相关图片及多媒体材料(视频和课件)、铁粉和稀硫酸反应(课前准备)、铁粉和
硫酸铜溶液反应(课前准备);53多媒体设备调试、学生用导学稿准备、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若干探究小组。
二、教学课题:教学课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第五章第一节《金属与矿物》中金属性质部分内容。
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金属的性质”一课是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第五章“金属与矿物”中第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含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部分,由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本课时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构建金属性质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及应用迁移能力。2、教学目标分析:2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通常所具有的一些物理特性;(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铁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应,了解置换反应,理解其本质;(3)初步学会比较常见金属的活泼性的强弱。2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2)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第2页
f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r